1 預應力下撐拉桿加固法
在外加荷載和預應力作用下,將拉桿的軸向力傳遞給加固構件,這是外部荷載的一部分,是基于鋼筋混凝土構件和支護桿的組合結構來提高構件承載力的。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加固構件的應力水平,不僅提高了加固效果,而且大大提高了承載能力,但可以用來加固原有結構,適用于大跨度或大跨度結構,且處于高應力,高應變狀態。
2 輔助加固法
使用其他輔助構件,如截面鋼,鋼桁架或鋼筋混凝土梁,分擔部分或全部加固梁的荷載。在支座附近配筋后,提高了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,提高了截面的抗彎抗剪性能。
3 增加支承加固法支點加固法
鋼結構的連接方式,應根據加固結構的原因、目的、受力狀態、結構和施工條件,確定焊接、鉚釘、普通螺栓和高強度螺栓的連接方式的選擇,并考慮結構原有的連接方式。鋼結構鋼筋一般采用焊接連接和摩擦型高強螺栓連接。當有基礎時,也可使用焊接連接和摩擦式高強度螺栓連接。使用焊接接頭時,焊接工藝和連接材料應得到批準。
4 抗震加固法
由于建筑物的膨脹,需要在原結構上部增加相應的荷載,這對建筑物結構的安全穩定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。如果建筑物位于構造斷裂帶內,歷史上屬于地震多發區,對建筑物的抗震穩定性要求很高。通過抗震加固,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力和抗震能力,減少地震災害對建筑物的破壞,從而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。不僅如此,良好的抗震加固設計能夠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,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,具有十分重要的長遠意義與現實意義,應該受到相關設計人員的高度重視。
5 結構連接處加固設計
結構連接部位的配筋設計十分重要,直接關系到結構構件乃至整體的安全。在本建筑中,由于原柱頭沒有足夠長度的鋼筋留作焊接,所以在原屋頂上,去掉了原柱頭混凝土的保護層。由于新立柱的截面和加固與底層原立柱截面相同,采用植筋方法,在新立柱的縱向加固位置鉆孔植筋。錨固深度為(10-15)d。預埋鋼筋與新柱縱向鋼筋搭接或焊接,以保證新老結構的接頭應力及新老結構之間連接的緊密度和牢固度。
6 鋼材與連接材料
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,應選用輔助鋼,而不是普通或輕圓鋼,這樣才能增加鋼與橡膠的接觸面積,以保證粘結能力和抗拉強度,然后根據工程實際需要選用肋鋼筋或其他高強度鋼材。在實踐中,鋼的連接方式與其他形式不同,通常是熱連接或冷連接,如擠壓套筒和直螺紋。在使用連接件時,應首先選擇需要連接的連接件的材料性能,同時還需要保證質量,滿足“低合金鋼棒”和“碳鋼”以及標準,鋼材直接成型,工藝要求。常用的兩種連接方式是擠壓套筒及直螺紋等,一般在面對高強度或大直徑鋼材時,需要使用的材料,應符合國家標準的鋼錐螺紋連接技術。